网赌买球被抓会怎么样

东北抗日联军(87)第12支队攻克肇源县城 第三路军陆续入苏休整
栏目分类
东北抗日联军(87)第12支队攻克肇源县城 第三路军陆续入苏休整
发布日期:2025-04-12 13:18    点击次数:201

活动在拜泉、明水、海伦、绥棱一带的抗联第三路军第6支队,在支队长张光迪、政委于天放率领下,坚持开展小群平原游击战。4月28日,第6支队攻袭了绥棱瑞穗村日本移民团团部,毙伤敌二十余名,缴获步枪20支,手提式机枪1挺,子弹七千余发及许多服装、布匹;5月20日,又攻袭了铁力东部圣浪站之敌,占领了车站,俘铁路警察5人,缴获步枪5支,伪币8000元。6月1日,高继贤率领第6支队43名战士,在铁力东北一村屯夜袭日军守备队、伪警武装,击毙敌七十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5支。第6支队还在望奎县高贤村击溃伪海伦警察游击大队,生俘敌大队长王玉喜。

9月,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到通北县南北河召开了第6支队干部会议,讨论在海伦、绥化、兰西、青冈、明水、拜泉、呼兰、通北八县开展游击活动计划。随后第6支队返回海伦,开始筹集过冬物资、给养。9月12日,第6支队从密营出大界至山边与敌遭遇。经半小时战斗,敌不支败走,第6支队亦退回密营。16日,第6支队袭击了张家湾附近的高丽工棚,获5人帐篷一个,给养数斗。17日,他们到达北满省委书记金策驻处,商谈并转告总指挥部对第6支队的工作指示。在金策的参加、指导下,第6支队当即召开了军政联席会议,讨论贯彻总指挥部对第6支队开展平原游击战总结的补充意见、后方工作以及军事活动等问题,表示完全赞成总指挥部的指示意见,指出第6支队的政治影响扩大了,建立了很好的群众关系,但也指出存在的缺点,如在河水泛滥季节未能到达原有根据地,党政工作、侦探工作开展得不够等。不久,第6支队南进至庆(安)、绥(化)等县,在该处三次征发粮食历时一个月,'因民户之穷,粮食未得许多',但除前方自用外,'尽数交与后方,后方年前不致没的吃'。其他服装、鞋袜、棉帽已准备完竣,队伍以庆安、东兴为后方开展小群游击作战。

这年冬季,日伪军加紧对第6支队的'围剿',抗联队伍大量减员,活动十分困难,被迫转移到庆安地区山林与敌周旋。这年年底,第6支队得知绥化东山大伊吉密河畔有日本测量队活动,决定对其实行突袭。副支队长高继贤在队内挑选基干队员20人,于晚9时出发,途中遇中国劳工,得知敌情已发生变化。原来在当晚6时有七十余名日军、一百多名伪军开到,并在当地驻扎。高继贤果断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之机实行突袭。于是,队伍分三组向预定目标挺进,一直摸到敌宿营的三个帐篷附近时,突袭队员的步枪、机枪突然一齐开火,向敌扫射。敌猝不及防,鬼哭狼嚎。班长王玉发冲到敌帐跟前,一脚把帐篷踢个大窟窿,顺手把里面的歪把子机枪拖出,端起来就向敌人横扫,敌死伤累累。除逃跑的伪军外,有8名伪军被俘。高继贤从俘虏口中得知,他们袭击的帐篷里是伪军,日军尚在离此不远的两个帐篷内,计有86人。在伪军遭突袭时,日军不明情况,未敢贸然出动。高继贤认为抗联有机枪4挺,火力强,且天色黑,好打好散,有取胜把握。于是,他立即指挥部队将日军帐篷包围起来,并集中火力猛烈扫射,日军拼死抵抗,哭喊声一片。这次突袭毙伤伪军172人,俘8人,毙伤日军多人。第6支队突袭队牺牲4人,受伤4人。缴获步枪一百多支,子弹二百余发。

曾和第3支队联合攻袭克山县城的第9支队,战后立即撤离县城,在通北县南北河作短期休整后,仍在嫩江北黑沿线开展游击活动。日伪军实行秋、冬季'大讨伐'后,第9支队长边凤祥率六十余指战员,避开敌锋,向呼海路东部山区转移并以此为依托,活动在海伦、通北、北安、龙镇、克东、拜泉一带,不断骚扰沿山地带的日本移民团、日军监视哨、日本人经营的木业企业等。入冬后,第9支队与日军竹下'讨伐队'遭遇,毙敌四十余人后,冲破敌人包围。11月29日,第9支队在北安连续袭击了李殿芳等三个'集团部落'。由于日伪军加紧秋、冬季'讨伐',第9支队先后有20名战士牺牲,另有二十余名新兵忍受不了冬季游击战争的艰苦生活,先后脱离部队。第9支队最后转移到通河一带坚持游击活动。

第12支队编成后,在支队长李景荫(后为戴洪宾)、政委许亨植(兼)率领下,在龙南地区的木兰、庆城一带开展活动,一度很活跃。4月间,政委许亨植率50名战士袭击了木兰县大青沟里三合店伪警察大队,击毙敌人二十余名,缴获长、短枪五十余支,子弹3000发,烧毁伪警驻地房屋12间。6、7月间,第12支队开办干部训练班,为在青纱帐起后向南远征作好准备。

对于第12支队1940年夏季平原游击活动问题,北满省委书记金策和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筏有不同意见。金策认为肇州地区的地方组织工作有一定开展,当地群众要求抗日,决定第12支队在夏季深入到肇州、肇东、肇源地区,第6支队仍到1939年平原游击区域的望奎、明水、青冈、安达一带活动。'估计到小兴安岭西南麓敌情之严重,因此决定第6、第12支队在今夏平原游击时,尽可能会合,而以一部西去西兴安岭、扎兰屯、景星一带,一部分东回。同时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敌情而决定之'。张寿篯则认为,在肇州开展平原游击是过于深入,以一部去兴安岭则是冒险的,因此调第12支队急速东回。'为了尊重总指挥部的军事系统,派人西去调回第12支队。'

这期间,第12支队在许亨植、戴洪宾率领下,从安邦河后方基地出发,经巴彦、呼兰县境,然后在呼兰河乘船而下,于兰西登岸,越过滨州铁路线,途中曾与日伪军多次遭遇,第12支队且战且走。8月末,许亨植等曾同肇州地方党组织工作员徐泽民会见。徐泽民于4月间奉冯仲云、许亨植指示,在肇州联络义勇军及其他武装救国志士,以便响应第12支队在三肇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徐泽民遂与第12支队一起活动。第12支队本拟于7月到达肇州,因雨水太大,晚到一个月。队伍行至满沟车站附近时,目标暴露,敌追踪而至,并在肇州县境集中。第12支队只得在高粱地里隐蔽。9月初,他们才到达肇州县东北部的丰乐镇,并从东门攻入该镇,毙伤日伪人员6名,俘伪军警官2名,缴获步枪27支,手枪4支,子弹2361发。他们还攻占了伪银行,获伪币15万元,鸦片2000个,手表43块,另有黄金一两公斤。18日,部队本拟攻打肇东县宋站伪警察署,因汉奸告密,被大批日伪军突然包围。第12支队在突围作战中,支队政委许亨植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自率十名队员向庆城方向转移。主力在戴洪宾支队长率领下向肇州移动。途中,戴洪宾携款潜逃,队伍失去指挥员。9月下旬,在地方党组织帮助下,把失散的队员七十余人集合起来,在肇源县南五家召集党员干部会议,决定由徐泽民代理支队长,韩玉书代理政治部主任。会后,徐泽民率3名队员外出联络关系。韩玉书率队在肇源县三站镇以北的石家窝堡与日军遭遇,交战后将敌击退。此时,第12支队已确定要攻打肇源县城,遂在肇源、肇州两县交界处隐蔽。

1940年10月6日,第12支队按作战计划,向肇源方向移动,他们沿江前进,到达莲花泡屯。原来预定在天亮前发起攻击,但由于天降大雨,队伍行动速度放慢,天亮前才到达距肇源县城东9公里的敖木台。指挥员决定在这里宿营隐蔽,拟于第二天再行动。天亮时,指挥员才发现驻地地势低洼,不便瞭望,于抗联不利。刚刚吃过早饭,驻在屯东的队员突然发现有日军队伍正在向屯中行进。他们立即开枪将日军官击倒于马下。接着,日伪军一百多人乘七八辆汽车前来增援。双方展开激战,相持不下。战至黄昏,屯内房屋全被毁坏。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第12支队伤亡很大,队伍已被打散,自行撤退。突围时,党委书记韩玉书、24大队长王殿阁、26大队长关秀岩等3名指挥员光荣牺牲。突围出来的16名队员中有13名负伤。他们在张瑞颜、钮景芳带领下,艰难地撤到一块沼泽地里。他们在当地渔民刘凤林的掩护下,休养、整顿一个多月时间。不久,地方党组织把失散在各村中的伤员设法保护起来,相互联络。代理支队长徐泽民还通过地方反日群众组织动员青年农民参军。这样,第12支队又增至36人,力量得到加强。全队在徐泽民的带领下,继续在三肇地区活动。

10月下旬,第12支队在三站石家粉房附近一个喇嘛庙里召开干部会议,决定联合当地义勇军艾青山部八十余人共同行动,同时联络肇源街内报馆、伪旗公署及退职警察中的爱国分子为内应,攻入肇源县城。

肇源县城是伪郭尔罗斯后旗公署所在地,驻有较多的日伪军。但日伪当局以为抗联队伍已完全被消灭,其主力部队全部撤走。他们调驻日伪军和武装警察二百余名驻伪旗公署院内,便认为高枕无忧了。三肇地区日伪人员正在县城内召开所谓'剿匪祝捷大会'。除肇源、肇州、肇东三县的日军参事官、指导官参加外,伪滨江省、哈尔滨第四军管区、铁路局也派代表参加大会,好不热闹。

11月6日,第12支队和义勇军艾青山部计八十余人经一夜行军,在天亮前到达大拉嘎屯,并于8日晚11时半迎着刺骨寒风,急行军至县城附近,城内反日救国会的负责人王秉育(王秉育的公开身份是伪滨江省城哈尔滨《大公新报》肇源分社社长)等人前来接应。他向支队指挥员进一步介绍了城内敌情,指挥员再次审定了作战计划后,便开始行动,从县城西南角分兵摸进城,直捣伪旗公署。敌哨兵发现情况刚要报警,已被冲锋队员捆绑起来,逼迫伪警察全部缴械。随后,抗联战士打开仓库,迅速搬运各种武器弹药和军需品;并打开监狱,释放了一百多名被日伪关押的群众。此次战斗共打死日本警务股股长以下日伪警察9人,俘虏116名武装军警,缴获轻机枪5挺,八二迫击炮3门,长、短枪三百余支,子弹二万余发,伪币12000元,战马七十余匹,军毯一百多条,伪警服装59套,以及其他许多军用食品和物资,共装满一辆汽车和两辆胶轮马车。

第二天清早,肇源县城满街都是群众,个个喜气洋洋,欢庆抗联的胜利。7时整,第12支队在十字街召开群众大会,向他们散发抗日传单、进行讲演,揭露日伪制造的抗联队伍已被全歼的谎言。当即有一百多名青年参加抗联队伍。这样,第12支队已有骑兵队一百四十余人,步兵三十余人,一律着崭新服装和大枪,各携子弹两袋,乘战马一匹,个个精神抖擞,喜笑颜开。会后,第12支队带着缴获的战利品,唱着歌,雄壮地撤离了肇源县城。攻袭肇源县城的战斗,是在日伪当局自以为其统治已相当巩固的情况下进行的,是抗联第三路军进入极其艰苦斗争时期后,继攻打讷河、克山之后攻袭县城的战斗。这一胜利鼓舞了北满人民的抗日热情。事后,敌人在'匪情报告'里称:'抗联第三路军西北临时指挥部,第12支队长徐泽民率匪徒六十余名,纠集附近土匪一百二十余名,为补充武器弹药的不足,掠走物资,突于11月8日23时30分来袭肇源县城,击退和解除了我116名军警武装。'该报告称抗联攻城部队'动作迅速'、'战术巧妙',承认伪守备队'力量薄弱,必然失败'。

第12支队在攻袭肇源县城之后,更主动地连续出击。11月9日,第12支队在袭击头台镇时,烧毁伪警察分驻所一处,解除15名伪警察武装。当晚,部队在杨木窝堡重新整顿了队伍,编成3个大队,计一百七十余人。10日中午,第12支队与日伪'讨伐队'发生遭遇战,战斗中新编的第3大队艾青山部与支队失去联系,18日在肇州西阳区与艾青山部会合。此后,第12支队转战于三肇地区,与日伪军发生战斗四五十次,攻克头台镇、三站、托古、古龙等日伪据点,还攻打了孤鲁站镇、安达杏树冈日本开拓团、泰来县五棵树镇、抗左林等十余座城镇,队伍曾发展到二百余人。日伪通报称:'肇源自11月8日被抗联第三路军第12支队袭击以来,滨江省西南匪的行动更显活跃,在约十日中间,连续发生被袭受害事件十二起。'第12支队在三肇地区的活动传开后,哈尔滨王岗伪飞行大队八十余名士兵受其影响,曾举行抗日反满暴动。

这年12月,日伪滨江省把肇东、肇州、安达、郭尔罗斯后旗(肇源)三县一旗作为'治安肃正'重点地区,制定了'冬季三肇地区治安肃正计划',组成了以第四军管区为主,有伪治安部和伪滨江省警务厅、协和会指导科伪官佐参加的'治安工作指导部',并派遣日军子安部队、伪军刘兴部队、伪警察队、伪宣抚工作委员会组成'讨伐队',彻底'讨伐'抗联,并对抗日群众进行大逮捕、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肇惨案',地下党组织也遭到破坏。第12支队所在区域西有嫩江,南有松花江,东有呼兰河之阻隔,北面又有敌人防守严密的中东铁路,部队处境相当危险,已不便继续孤军深入,在平原地区坚持作战。根据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的指示,第12支队转战呼兰、双城等地,返回庆城、铁力南山里安邦河上游地区,在北满省委书记金策和抗联第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

1940年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最为困难的一年,从全局看正值低潮阶段。但第三路军在中共北满省委和总指挥张寿篯的指挥下,全体将士不畏强敌,坚持作战。第3、6、9、12支队以朝阳山和绥化以东的山区为依托,活跃在黑龙江省的18个县境。在这广大区域内,第三路军在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扫荡'之下,广泛地开展了黑嫩平原游击战争。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的游击战争中,各支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以突然袭击和埋伏阻截等方法,接连攻破了克山、拉哈、讷南、通宽、讷河、肇源等一些中心城镇,先后攻打了'集团部落'、伪警察署、日本开拓团等三十多处,突袭日伪军二十余次,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和其他物资,曾一度使部队得到发展。

第三路军在1940年的游击战中,由于部队纪律严明,注意维护群众利益,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入冬以后,由于条件困难,各支队遭受挫折,但在这一带扩大了党和抗联的政治影响,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斗争必胜的信念和希望。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在领导部队作战的同时,先后写下了《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军人十大要义歌》,对于鼓舞部队士气、加强组织纪律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路军各支队在1940年的平原游击战中取得了相当成绩。这年10月下旬,第6支队政治委员于天放在总结全年平原游击战的经验时,曾颇有感受地畅谈了平原游击战的重要性与作用问题。他认为:1.东北抗日部队自1938年受到严重损失以来,多数队伍均在人烟绝无的山岳地带打游击,形成了度命的状态及吃睡主义的状况。队伍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只有减少数量、增加损失的机会,是绝不会发展的。抗联为了积蓄实力,保存与扩大新的力量,非执行平原游击的计划不可。2.由于日寇实行所谓'匪民分离'政策,抗联的政治影响和正大光明的救国事业被抹杀了。为了扩大抗联的影响,只有到平原地带开展游击活动。3.抗联是广大民众的反日集团,离开民众是不能存在的。民众是抗联军队活的堡垒,能得到民众拥护必能发展与胜利,反之必遭反对与失败。通过平原游击作战,抗联同群众在一起,得到群众的支持。4.平原游击深入敌人腹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以第6支队一部为例,以不到五十人的小部队竟牵制了数百名至千名日伪军。日伪当局曾动员十余县兵力对付抗联第6支队,甚至不得不把在沿山一带警备的军队调到平原方面来,从而分散了敌人兵力,使敌人兵力不足这一弱点更为突出。

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在《关于1940年的工作报告》中谈到这一年平原游击战的成绩时说道:1.指挥机关的集体和统一方面有些进步,在巩固现有武装部队方面,对于干部的改造与训练得到进步。我们相当纠正了我们'对于旧干部的调和,及对于新干部提拔的犹豫性'的错误,认真改选了一些旧干部和提拔一些新的英勇青年干部。队伍中党的工作,开展了党员登记运动,清洗了一些冒牌党员和倾向危险的分子出党,开始在建设党的基本原则下进行工作。关于党的经常组织生活问题有了进展,党内自我批评也认真开始,差不多队内党支部都讨论过党章、党纲及毛泽东关于新阶段的论述。党的学习精神和党员的模范骨干作用,都有很多进步。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队员的民主组织﹣﹣士兵委员会同样能经常开会,启发了队员踊跃学习的热潮和对群众工作及射击技术的关心。这都是具体进步的表现,消灭了队员成组成队逃叛的事件。虽然损失了一些力量,但不久就补充了新的力量。2.抗联取得一些军事胜利。由于各支队的军政干部及许多有历史的战斗员,始终保持自己精神上的优势和敌人整个统治不断流露出薄弱的环节和空虚的部分,1940年抗联给敌人的打击,是相当击中它的要害,顺利补充了自己的武器及弹药、粮食和服装。特别是这些英勇斗争的例子,给广大群众的影响,真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3.抗联的政治影响已经争取了黑龙江省广大人民的信赖,初步建立了军民合作的关系。除了汉奸走狗之外,广大人民都热情地拥护抗联。1940年夏季抗联共游击了十八县,这些县份的群众都是毫无二致的,自动地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下面援助抗联。……仅第6支队在两个月期间,群众自愿接受抗联的委托,给抗联进行工作的有30个单位。不过,能与抗联保持经常组织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以粮食、服装供给抗联者,只限于伯河、克山、北安等区域。其他各县,仍是临时接触关系。4.在瓦解伪满军的工作中,抗联已经争取了伪满军普遍的中立态度。由于抗联两年来对于伪满军、伪满警影响的结果,造成这样的优良形势。1939年度抗联俘虏伪军警六百上下,1940年俘虏敌军警350人。无论敌人的团长、连长、伪警察署长,经过教育一律释放。伪满军的私人财物不没收,1940年夏季伪满军都不认真作战。但可惜,抗联在伪满军中无组织工作,这真是严重现象。

不过,第三路军1940年的平原游击战较之1939年,事实上并未取得更大的发展。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曾把1939年一年同1940年头4个月的战斗情况做了比较,清楚地表明,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整个东北的抗日武装斗争局面日益恶化。在这种大环境下,第三路军在1940年尽管战斗次数增加,战果却相对减少,损失大大增加。

第三路军1939年与1940年头4个月的战斗情况比较表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